掛牌底價2萬元的10畝魚池對外出租,經過266次競價,最終以19.1萬元成交,溢價率高達855%。遼寧省營口大石橋市高坎鎮黨家村通過沈陽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沈陽農交中心)的平臺對外發包魚池,村集體的資源真正變成了資產并得到增值。
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陸續開展,村集體的資源資產“浮出水面”。然而做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是個難題,如何讓農村資源變成資產,讓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村產權交易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以前在農村“三資”管理上“跑冒滴漏”問題時有發生,如在集體資源發包上,出現了以權謀私、暗箱操作等現象,造成集體資源流失,引起群眾不滿,引發信訪案件,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2015年7月成立的沈陽農交中心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并實實在在增加了農民收入?!鄙蜿柺懈笔虚L鄭濱介紹,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網絡競價的方式,提高了農村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實現了農村集體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和受讓方的補貼收入。開展交易活動,有序推進交易平臺正式運行,實現國有和集體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
2019年,沈陽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項目平均溢價率19.46%,增加農民收入363萬元。2020年,全市完成交易項目227宗,溢價率13.3%,增加農民收入615萬元。2021年,截至7月31日全市共完成流轉成交項目1162宗,溢價率16.71%,增加農民收入2400多萬元。沈陽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項目呈爆發式增長,給農民帶來真切實惠。
2019年8月,遼寧省政府決定依托沈陽農交中心建設省市縣鄉四級監管的全省農村產權交易網絡信息服務平臺。2020年4月,平臺正式開通。2020年遼寧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下發文件,要求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流轉必須通過農村產權交易網絡信息平臺交易,堅決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作為政府監管部門始終注重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探索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創建了“監管+交易”的運行模式。
“厘清邊界后,基層農經隊伍從收集交易信息、組織交易等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為我們交易機構提供監管服務,幫我們把住了政策法律風險;我們交易機構也實現了由起初的‘坐家等項目’到現在深入基層找需求,主動上門送服務的轉變?!鄙蜿栟r交中心董事長張喜庭說,由于厘清了界限,市場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今年春耕期間,全省項目呈爆發式增長,最多日交易量近400宗。
截至8月31日,今年已累計完成農村產權交易項目2254宗,流轉面積8.17萬畝,平均溢價率15.94%,成交金額2.25億元。交易量較2020年增加了近7倍,交易額增加了近3倍。
為了實現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鄉村全覆蓋,遼寧省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共用一個監管平臺,為省、市、縣、鄉四級監管人員配備監管賬號,實施統一監管,有效強化了集體資源資產的動態監管,維護了農民集體利益,促進了集體資源資產依法、公開、有序流轉交易。
目前省、市、縣、鄉四級建立了1200人的監管隊伍,明確監管流程、范圍、權限、標準和時限,對不同規模的集體資產按屬地化管理原則,由系統自動推送至相應監管主體審(復)核,開辟了依法監管集體資產新路徑。
沈陽農交中心作為交易這一重要節點,積極改善流轉交易手段,簡化交易流程,提高服務交易處置能力,利用互聯網的“扁平化”優勢,為每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配置信息錄入賬號,提供Web網頁和手機App發布和委托發布等多種信息發布渠道,把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的交易環節全部信息化、網絡化,實現了“信息服務一張網、權屬交易跑一趟”的建設目標。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這個模式深受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鄉鎮(街道)農經工作人員歡迎。一些種糧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真正體會到了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
今年開春,沈陽市沈北新區立豐家庭農場主劉立新,通過交易平臺流轉近一萬畝土地?!捌脚_的信息量大,交易公平公正,誰有能力誰去種地。不像過去,村里有閑置土地發包,知道的范圍小,通過平臺交易村里的資產不至于流失?!眲⒘⑿抡f:“過去流轉土地要通過經紀人,而且履約成本太高?,F在這個交易平臺服務好還有政府監管,我們可以放心種地?!?/span>
按照沈陽農交中心交易規則,競買人需要在交易前拿出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交易保證金是潛在受讓人在交易過程中對遵守交易規則和流程作出的經濟保證。在交易高峰期,為了確保當年有地種、上好項目,有的競買人一次看中多個“心儀”項目,可在籌措多項目保證金時又因為融資犯了難。
沈陽農交中心為了幫助競買人解決保證金融資難題,與保險公司聯合推出了保證金保險保單作為交易保證金的補充形式,這是沈陽農交中心為解決保證金短期擠占生產流動資金而創設的一項金融服務。
去年玉米價格一路走高,吸引很多種糧大戶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沈陽市蘇家屯區的種糧大戶關乃銘,在今年春耕時想再流轉幾千畝地種玉米,通過沈陽農交中心平臺,他看中一宗4000多畝的耕地項目。
但是在交納交易保證金時,關乃銘發現另外一宗2000多畝項目的地理位置和配套設施卻更有吸引力,于是他產生了同時競爭兩塊地的想法。但他算了算自己“腰包”,參加兩個項目的競爭,需交納的交易保證金就得占用買種子、化肥等農資的預備資金15-30天,影響到春耕備耕的正常進行。
得知參與項目可以用保險保單做交易保證金后,他在不到一天時間里,就順利辦完了征信查詢、保險申請等程序,把保單交給工作人員,“如數”交納了交易保證金,同時取得了兩塊地的競價資格。關乃銘說:“保險保單可做保證金,這項服務真貼心?!彼?00萬元的保證金保險保單補足繳納耕地流轉交易保證金,順利競得心儀的土地。
“在大項目上幫助受讓人解決資金短期擠占難題,是我們一直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實現‘小杠桿撬動大資金’是農村產權交易保證金形式的突破,也是在全國同行業中首次成功嘗試?!鄙蜿栟r交中心總經理王洋說。
這一突破不但解決了農民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還優化了各界精英投身農村、投資農業的營商環境,釋放了市場活力。最重要的是,這一措施實實在在促進了土地流轉交易,擴大了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7月16日,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正溝村756畝紅松塔果采摘權轉讓項目在沈陽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順利成交。這是遼寧省首例林果采摘權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轉讓。
沈陽農交中心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針對紅松果采摘期集中,短期內不易尋找采摘合作方的難題,設立采摘權品種,今年首次在平臺完成了兩宗紅松塔果采摘權交易,共交易面積1638畝,總成交價57.62萬元,溢價率15.24%,此舉既創新了交易品種,又拓展了服務范圍,實現了以前村黨支部書記在村里組織交易時想象不到的增值效果。
隨著遼寧省各地農村土地確權完成,可預見農村產權交易的品種會有所增加,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凡是法律沒有限制的品種均可以入市流轉交易。未來涉及農村產權的流轉交易將更加活躍,沈陽農交中心作為交易平臺載體的服務必將不斷延伸。
為提升交易影響范圍,進一步發揮作為交易機構信息傳遞、價格發現等基本功能,沈陽農交中心與天津、吉林、黑龍江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共同簽署了“一市三省”合作協議,互相推送優質項目信息,引入充分競爭機制,目標是實現“跨省通辦”建立農村產權交易跨區域大市場。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省共有68宗項目受讓權被省外農業生產大戶和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競價成功取得,成交額1350萬元,遼寧省的農村產權交易項目實現了“跨省交易”。
沈陽農交中心在9個涉農區、縣分別設立分中心和辦事處,實行區、街道、社區三級監管架構與市場交易相結合的運營模式。依托街道便民服務大廳,組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與街道便民服務大廳合署辦公,設置農村產權交易窗口。同時沈陽農交中心加強了專業化交易技術隊伍建設,探索開展了“交易中心+經紀人”服務模式,將交易服務延伸到了村頭巷尾,把服務送到了田間地頭。
“沈陽農交中心作為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及其平臺系統將依據政策方針,立足市場,持續優化農村產權交易模式,對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要素構成進一步深入探索,喚醒‘沉睡’的農村資源、激發農村資源活力,為農村經濟騰飛插上翅膀,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睆埾餐コ錆M信心地說。